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科研政策 > 项目管理办法 > 正文
项目管理办法

河北省教育厅关于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意见

添加时间:2017-02-15 18:31:41   浏览次数: 次    【    】   打印   关闭窗口

 河北省教育厅关于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意见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冀”战略,全面贯彻省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迅速提升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推进我省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

1、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和生产、传播新知识、新思想的重要基地,丰富的人才资源、门类齐全的学科设置、活跃的学术研究氛围以及人才和知识的快速流动等,形成了高校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科研院所和企业无法替代的种种优势,奠定了其在我省科技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因此,高等学校应该成为我省知识创新工程的主力军,在我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2、科学研究的实力和水平是高水平大学的重要特征,科技创新是大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引进高水平的教师,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支撑和强大动力。科技创新工作的规模和层次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重要措施,是高校服务社会、增强办学活力的有效途径。

3、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与社会进步、高校自身发展紧密相关,高校要把科技创新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推动和加速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增强我省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和提高社会综合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4、在推进我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要明确高校的重要地位,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形成促进高校科技创新的新的体制和机制。要加大对高校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调动高校师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努力使高校真正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基地,新产业培育发展的源泉,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真正成为我省科技创新队伍中的主要力量。

二、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5、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整合为主线,调动各方积极因素,构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培养领军人物,催生重大成果,为全省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6、要采取切实措施,力争用5-7年的时间,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初步建成符合我省高等教育实际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实现“强化意识、创新体制、壮大队伍、优化环境、夯实基础、加大贡献”的总体目标。

——省属10所重点(骨干)大学,要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在加强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同时,有选择的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努力成为承担国家和河北省重大科技任务,特别是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任务,以及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基地,其中少数学校和部分重点学科应接近或达到国内同类学校和学科的先进水平。为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做出贡献。

——省属一般本科大学,要根据本校学科、人才优势和地方经济特色,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同时要为学科建设和中青年教师培养提供服务。

——高等职业、专科学院,要把提高教学水平作为开展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完善和规范科研工作体系,开展面向生产需要的技术开发和推广服务工作。同时要通过科研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师资队伍,活跃科研气氛,促进学校发展。

7、科技创新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持续稳定的投入,各高校都要在事业费中拿出规定比例用于科技工作。各类高等学校都要在经费预算中拿出规定比例,设立科技发展专项,其中本科院校科技专项经费占学校正常预算额度不得低于1.5%。

三、构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8、加大燕赵学者计划的实施力度,对高层次创新人实行动态管理,强化竞争机制。严格执行《燕赵学者评估考核办法》,邀请知名专家对燕赵学者进行工作评估,为燕赵学者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使他们作为我省高校人才队伍尖兵,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努力承担国家重大课题研究任务。通过这些人的凝聚作用,形成一批优秀的创新团体,发挥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提升高校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和竞争实力。

9、启动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作为我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第二层次,以培养省内一流、在国内有相当知名度的学术带头人为目标,在严格标准,平等竞争的原则下,从全省高校遴选100名左右4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职称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实施重点培养;根据其科研工作性质和内容予以项目经费资助,资助期限为3年;实行动态管理,同时聘请同行专家对资助期内的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对成效明显的纳入新一轮资助计划。

10、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博士点为依托,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整合科技人才队伍,形成一批科技创新团体。省教育厅在今后的五年内将遴选10个优秀创新团队,每年每个创新团队资助50万元,连续资助三年。

四、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11、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布局,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及新兴学科建设的需要,将关联度高、互补性强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进行优化组合,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多学科融合、高层次人才汇集、原始创新和工程化研发有效链接、管理与运行机制创新的新型省级重点实验室,迅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建成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2、以省级重点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点为主要依托,将相关科技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在整体上形成比较优势,力争在5年内新建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使其成为全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高水平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成为我省科技成果的集散地和辐射源。

13、面向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在本科院校的优势学科和强势研究领域中建设高校重点实验室、在高职高专院校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能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以科技创新带动教育创新,分类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校重点实验室。

14、加强产学研结合平台建设,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鼓励高校与省内外企业共建实验室、研究院(所)和研究开发中心等形式多样的研发机构,按照市场需求和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开展定向研究,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新技术、新产品。高校为企业培养博士(硕士),依托企业研发机构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双方互派人员兼职等,使合作实质化、紧密化。

15、将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校科技创新要素与社会创新要素结合的平台。按照“明确功能定位,提升孵化能力,依靠优势学科,发展特色产业,规范经营管理,创新运行机制”的原则,纳入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学校整体建设与规划之中,为改善和调整驻地产业结构、科技布局发挥重要作用。

五、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16、充分认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科学规划,严格管理,正确处理应用学科、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关系,遵循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促进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全面繁荣。

17、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紧密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加强学科建设,优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结构;加强科研机构和基地建设,加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建设,为科研发展提供支撑;促进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社会科学研究全面发展。

18、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端正学术风气,培养一批眼光开阔、造诣深厚、胸怀宽广、学术品格高尚的学者和学术带头人。

六、从战略高度认识和开展知识产权工作

19、高校拥有的知识产权是其重要的无形资产,是高校及其科研人员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各高校要把知识产权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科研管理的全过程,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形成人员、机构、经费三落实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切实提高知识产权工作地位。

各高校应根据实际,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活动,为广大师生员工开设多种形式的讲座与培训。通过宣传与学习,培养和提高广大师生的知识产权意识。

20、高校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和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推动专利、植物新品种、计算机软件产品、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的申请、保护和实施。

21、在制定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奖励和职务聘任等业绩标准时,要把专利工作放在与承担项目、发表论文和科技奖励等同等重要的位置。鼓励科研人员从事专利技术的开发工作,推动专利技术的转让和产业化。

七、规范科研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22、坚持以人为本,把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稳定人才,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作为创新文化的核心理念,继续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构建提倡创新、鼓励创新的校园环境和科学、民主的学术氛围,破除僵化思想,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思维,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改革科研人员考核体系,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拉开档次,统一管理,分层考核,突出重点,区别对待,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对不同人才确定不同的考核周期。对重点学术带头人和高校骨干教师,可以延长考核周期,以科研成果为主要考核内容。

23、注重科学与技术的互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围绕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现实问题和决策咨询问题,规划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鼓励跨区域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把推进高校科技创新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发挥科学家群体作用和团队效应作为创新管理的核心理念,大树特树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团队精神。

24、加强各级科研管理部门的服务水平,充分发挥高校科研管理所具有的创造性和对高校科研工作的宏观引导和调控作用,通过制定和实施高校科研规划,引导广大科研人员关注社会需求和学科前沿动态,协调好科研管理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研究发展空间。

各级科研管理部门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树立既具全局性又具前瞻性的先进管理理念,摒弃陈旧落后的管理思维方式和手段,通过管理手段的创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热情, 开辟科技创新新局面。

 


回顶部

Copyright© 河北大学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  电话:0312-5015607  传真:0312-5079605